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

APS-C 與 APS-H 之我見

天秤去年買了第一台 DSLR - Canon EOS 30D
接觸 DSLR 的時間不長,但手上有台 Canon DLR 底片機
及很久以前一台老爸買的 M42 接口的單眼相機
一直以來都是習慣 SLR 的 FF 規格及 DSLR 的 APS-C 規格
不清楚 Canon APS-H 規格的由來
只知道它一直以來都是 Canon 用來放在高階 DLSR 的規格,如 1D 系列
當近日 Canon 發表 40D 規格時,天秤曾看有人認為 40D 規格還不夠好
甚至覺得為什麼 Canon 不 將 APS-H 規格下放至 40D?

40D 規格好不好見人見智,在此不作評論
倒是 APS-H 下放至 40D 是好是壞? 天秤倒是有點意見
以 135 相機常見的定焦鏡頭來看
24mm, 35mm, 50mm, 85mm, 135mm, 200mm
相信大多數從 SLR 相機上來的人都是習慣這些焦段的世界
當它裝上 Canon APS-C 相機後,就成了
38.4mm, 56mm, 80mm, 136mm, 216mm, 320mm
而 Nikon 系統則為
36mm, 52.5mm, 75mm, 127.5mm, 204mm, 300mm
有沒有發現一些事情?
定焦鏡頭裝上 APS-C 相機後,焦段大約為另一顆常見的定焦鏡頭焦段
如 35mm -> 50mm, 50mm -> 85mm, 85mm -> 135mm
相當符合習慣 FF 規格的人使用,也許這就是當初定 APS-C 這規格的原因

至於 APS-H 呢? 裝上後這些鏡頭變成了
31.2mm, 45.5mm, 65mm, 110.5mm, 175.5mm, 260mm
也許 35mm 以下還不覺得差異太大 (其實是數字上差異不大,實際上廣角差幾 mm 就差很多了)
但是更常見的 50mm 就變成不上不下的 65mm 這種奇怪的焦段
而 85mm, 135mm, 200mm 差異更是大,一整個怪
從 FF 規格升上 DSLR 的人應該要一段時間適應吧

天秤不清楚 APS-H 規格制定的原因,也許想要有別於 APS-C 規格
也許當初製作感光元件的技術還不夠強,於是製作大一點尺寸的 APS-H
讓感光元件大一點的 APS-H 能得到更純淨的畫質並能將畫素再提高
因當初製作 FF 尺寸感光元件的技術還不到,或成本因素而不能直上 FF 尺寸
又或是其它商業考量 (亂猜的,直覺認為 APS-H 應該比 FF 及 APS-C 晚制定,也許是猜錯的)
但 APS-H 既然已用在 1D 系列等高階相機上,就沒有理由讓高階相機再退回到 APS-C 規格
除非直上 FF 規格,且又可以出一款 1Ds 系列來撈錢
但如果 APS-H 規格下放到 40D 系列上,真的會大賣嗎?
一來成本還是會高一點,就沒有價格優勢了 (40D 這次公司貨價格很漂亮)
如果價格定一樣公司獲利就會減少,反正 APS-C 還是有一堆人會買,幹嘛上 APS-H
二來一些有接觸過 FF 的使用者,對這種奇怪的焦段真的會喜歡嗎?
至少對買不起 FF 的天秤來說,還比較樂於見到 APS-C 規格繼續存在於中低階的相機上
而不是怪怪的 APS-H 規格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APS的標準底片面積是30.2mm x 16.7mm, 攝影師可隨意選用三種不同比例的片幅, 沖印系統會自動識別, 該三種片幅分別是:

APS-H: 用盡整格APS底片面積, 即30.2mm x 16.7mm, 比例是 16:9
APS-C: 用盡APS底片高度, 但套用傳統3:2比例, 感光面積是25.1mm x 16.7mm
APS-P: 用盡APS底片寬度, 造出3:1全景模式, 感光面積是30.2mm x 9.5mm

第一: EOS-40D打死也不會是APS-H, 不然先前推的EFs鏡頭怎麼辦??

第二: APS-H優點太多囉!!
因為FF常有邊緣失光的現象, APS-H剛剛好裁掉了, 然後片幅又比APS-C大很多!!